爱尚文学

繁体版 简体版
爱尚文学 > 霁月有时 > 第30章 同行

第30章 同行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赏罚事宜已定,邵景澜站了出来:“父皇,儿臣自荐前往络州主持平反事宜。”

皇帝心想这又是哪一出,邵景澜身体不好,十几年来从未出过京城,前往络州,车马劳顿,怎么令人放心:“络州自有陆寒松坐镇,你不必担心。”

邵景澜早有预料:“儿臣前往,一来可昭显朝廷之重视,安抚民心;二来可推动新政试行,减少阻力。”

这两条言之有理,邵景澜在皇子中的地位众人心知肚明,若非他体弱,风头早就胜过太子。邵景澜前往络州,更能代表皇帝的态度,尤其在试行新的海禁之时,怕的就是有人阳奉阴违。

镜澄偷偷望向邵景澜,他要去络州的打算怎么没提前和自己透露一声?而转念一想,他也的确不需要知会自己。

邵景澜感受到有人盯着自己,也用余光看向身旁之人。他这个计划是昨天晚上才定下的,所以没有任何人知道。如果早有打算的话,他定会向时姑娘说明一二。

两人的眼神本是清清白白,可落到皇帝眼中就成了意味不明。皇帝自以为了然于胸,感到一阵欣慰:婉仪,咱们的儿子可算有心上人了。婉仪,是仁惠皇后的名字。

当年,太子定下婚事后就到了邵景澜,可邵景澜说自己时日无多,只想将余生献于天下,绝不考虑个人私事。皇帝没辙,总不能逼他娶亲,只得作罢。可现在,邵景澜分明对那个姑娘格外上心,皇帝才不肯放过这个机会。

“景澜所言甚是。既如此,你们便同行前往络州,以显朝廷公正仁德。”

两人领旨。镜澄本以为今日便能踏上返乡之旅,照此情况又要耽搁好些时日。她安慰自己,事情尘埃落定,回家不急于一时,何况她现在要代表朝廷。可是算一算,自己长这么大,还是头一回离家这么长时间。而且不知怎么的,自从进了裕王府,似乎事事都要和裕王联系在一起,不得自由。

懊恼之下,镜澄一进王府就径直回到自己的房间。来到房间里她才想起来,现在自己已经没有任何必要或是理由继续住在王府。她来京城时没带什么东西,要走也是一身轻松。

贴身物品收拾妥当,她看到了桌子上的花灯,花灯并不大,但带在身上稍显累赘,镜澄有些犯难。徘徊之际,听到一阵敲门声,婢子说裕王在院外等她。镜澄一听到裕王的名字,索性不再纠结,不去管那花灯,正好就此离开王府。

在进府之时,邵景澜看到镜澄的模样,便知她是生气了,这才去请她过来。只是看到镜澄的一身行装,他有些惊讶:“时姑娘这是要走?”

“案件已审理完毕,民女不便叨扰殿下。”语气中还有一点愤愤之意。

邵景澜这些天习惯了府上有她的存在,一说要走,倒还有些不适应:“我与时姑娘同去络州,路上有些事宜还需与姑娘商定,劳烦姑娘在府中屈就几日。”

要在平日,镜澄听了这话是要谦让一番的,可现在她正想离开这个地方,这些话无疑是火上浇油:“殿下抬举,此行相关事项由殿下定夺便是,何须与民女商定?”

这话分明是冲着自己来的,往日看着文文静静的姑娘今日怎么和吃了火药一般?邵景澜不解,或许还是因为殿上之事:“去络州是我昨晚临时想到的,没来得及告诉时姑娘,还请时姑娘见谅。”

裕王在和自己道歉吗?镜澄虽有懊恼,但内心对裕王并无怪罪之意,毕竟很多事情也不是他能决定的。而且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裕王对她说话不再自称本王。眼下再对裕王发难,倒会显得自己刻薄:“殿下误会了,民女实觉对殿下多有亏欠,不敢久居王府。”

邵景澜瞬间觉得他们之间的距离被拉得远远的,对方好像要刻意避开自己,他有些失落。他正打算放弃阻拦,却听见对方开口:

“民女有个不情之请,不知殿下可否相助?”方才转念之间,镜澄想到,与其被动等待安排,不如主动制造机会,所以才有了这个不情之请。

“民女离家日久,思念亲人,望早日启程,民女感激不尽。”

邵景澜恍然大悟,原来是自己拖累了人家回家的进度,他得想办法弥补:“我这就向父皇请旨,三日后出发。”

镜澄没想到时间能缩短到三天,她看向邵景澜,眼里光彩熠熠:“多谢殿下!时间紧迫,民女只好请殿下多收留几日了。”

邵景澜有些哭笑不得,要走要留都被她拿捏了,自己居然有被人牵着鼻子走的一天。

随后,他看见对方拿出一方天青色绣帕说:“民女本以为今日要与殿下道别,便连夜赶制此绣帕,以答谢殿下多日以来的照顾。如今继续留在府中,对殿下的谢意只增不减,民女无以为报,仍以此帕聊表心意,请殿下莫要嫌弃绣工拙劣。”

镜澄的绣工是母亲苏织锦一针一线教出来的,苏织锦当初是宛州一带有名的绣娘,所以教出来的女儿绣工自然不差。

邵景澜接过帕子,清凉光滑的触感如山涧溪水。等镜澄离开后,邵景澜方才展开帕子,上面绣的不是花鸟鱼虫,而是湖光雪景图,果然不落凡俗。邵景澜盯着帕子,露出少年气的笑容,他许久未感受到这般阳光明媚了。

镜澄又回到自己熟悉的房间,她准备好笔墨。这么多天,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给络州写信了。她有好多话迫不及待地想要在心里告诉父母,其中包括与裕王同行一事。

另一边,邵景澜要去络州的消息同时也传到了太子和皇后的耳朵里。

“他怎么突然要去络州,莫非真是为了那个丫头?”皇后话里带着几分讥笑,“就他那身子骨,也不知撑不撑得到络州?”

一旁太子的目光变得晦暗不明:“若是撑不到,也是他自作自受。”

母子俩的神情酷肖,太子终究是更像皇后一些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