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一中报名的那天,她竟是有一丝会遇见林帆的期待。不过在人群中寻觅了很久,都无法找到。她自知自己的行为有多么傻:报名这天几千人涌动在校园里,是一个学校的都可能遇不见,更何况他不会在这里。领取完军训服装后,她听见有熟悉的声音在叫她的名字。回过头一看,那不是陆雅又是谁。
“丁恬蕴,你怎么在一中?”
“我当时和...我参加了这里的招生考,”她想起了林帆,“你呢?我记得当时没有看见你啊。”
“我当时没有参加考试。我户口在这边,后来参加市里的考试。”
“那你怎么在我们那儿读书?”
“我只是户口迁了好不好。哎不说了,我爸妈在那边等我。拜啦。”
“好,拜拜。”
说起来她也算幸运,刚进高中,她的状态竟是极好,面对沉重的课业,不少同学都叫苦连连,她却一点也不觉得,反倒是更加轻松。由于英语和语文的优势,她很少费心思在这两科上,多了些时间给自己不太擅长的理科。身边几个女生又比较健谈,平时爱一起聊天,也会互相交流学习。她不懂就问,她们也乐于解答。有两人是本地人,另外一个和丁恬蕴一样,来自周边的区县。
有次小组讨论时,其中一个本地的女生提到离家太远,每天基本睡眠不足,又不想住校受管理,于是问了问大家周边的租房情况。这一开头大家都来了兴趣,另一个本地的女生表示自己也想住在学校附近,虽然家里在这边有套房子闲置着,但爸妈不放心她一人住。丁恬蕴和另外一个住校的女生也对此十分有兴趣。几个女生一合计,决定租下这套房。那时丁恬蕴对下厨有着浓厚的兴趣,便光荣地接下了周末兼职厨师的任务。
在中考之前,她是不会做饭的。只是林帆走了之后,她太需要什么东西填满自己,出于实用主义的考虑,她选择了下厨。每天跟家人做饭取经,有时候会自己上网搜一些食谱,也会跟着电视上的美食节目学做一些菜式。身处C城,她和大多数人一样喜麻辣,基本是无辣不欢。她不擅长搭配调料,有时便是往辣了做,毕竟口味一重,大家也不怎么在意其他。虽然她手下家常菜的口味一般,但胜在菜式花样百出。蛋包饭,寿司,沙拉,牛排,炒面,煲仔饭,反正创意满满,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菜色,几个女生赞叹连连。她们也喜欢一起帮忙,丁恬蕴便常在周末准备饺子、火锅之类。
吃饭很容易变成座谈会,十五六岁的小女生总是会聊起关于青春与爱情,然而丁恬蕴从来没有提起过林帆。不是她刻意有所隐瞒,只是她不愿提起。所以她们当然不知道丁恬蕴心里有一个人,她们没有触及过,却给她留下了无数回忆的人。
丁恬蕴想起自己初见林帆时,未曾想过跟他有所交集,到后来和他在一起,现在回想起来,真是千言万语,难以说清。那时她总是试图说服自己他们不会分离。而林帆也是这样告诉她。可那当时承诺不会就此别过的人,竟然不告而别。他抛下丁恬蕴,独自离开,自此了无音讯。丁恬蕴不是没有埋怨过,悔恨过,但他们在一起时,林帆给予她的那些细微的感动和快乐,不会是假的。就算她那么想遗忘,却总是对他的模样挥之不去。那个如春风一样的男孩子,终究还是在她毫无防备之时,走进了她的生命,走进了她的故事,走进了她的心里。
然而他的离开不也在意料之中吗?从一开始她就不敢倾心,到之后怀疑他是否会留下,还有最后那个约定,她的不敢和预料,似乎完整地贯穿了他们在一起的过程。
她以前最不敢相信的直觉,竟没有错。